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昆明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

时间:2024-06-23 11:30: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1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昆明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


昆明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
 (1993年8月9日 昆政发〔1994〕62号)




  第一条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吸引人才,引进资金,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蓝印户口系指常住户籍关系不在本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以下简称“四区”),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条件,申办人提出申请,经昆明市公安局批准,并在户口凭证上加盖蓝色印章,区别于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的户籍关系。


  第三条 本市蓝印户口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批,指标控制,严格掌握”的原则,根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由市人民政府下达蓝印户口年度控制指标。


  第四条 在本市四区范围内,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以申办蓝印户口:
  (一)外资企业外方投资者投资额达10万美元以上,资金到位,其国内亲属和聘用的国内管理人员在四区有固定合法住所的。
  (二)本市四区范围以外的国内投资者,投资额达8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金到位,本人或者其亲属以及聘用的管理人员在四区有固定合法住所的。
  (三)境外人士,在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第一次出售的社会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达70平方米以上,可以为其国内亲属申办一个蓝印户口;购房面积每超过一倍的,可以再申办一个蓝印户口。
  (四)本市四区范围以外的国内人士,在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购买第一次出售的社会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达70平方米以上,本人或者其亲属可以申办一个蓝印户口;购房面积每超过一倍的,可以再申办一个蓝印户口。
  (五)各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确需引进的科技人员, 具有管理能力、工艺技能的人员,经主管部门同意,市劳动人事部门认可,可以申办蓝印户口。


  第五条 申办蓝印户口时,除须出具申办人的居民身份证、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口证明、在昆固定合法住所房产凭证外,视以下不同情况还应提供下述有关证明材料:
  (一)来昆投资的,须出具有效的批准文件、验资证明、验关证明和同意为其国内亲属或国内管理人员申办蓝印户口的证明。
  (二)购买社会商品住宅的,须出具同意为其国内亲属申办蓝印户口的证明。
  (三)引进的人才和聘用的管理人员,须出具有效的学历、职称和资格证书、聘用合同、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劳动人事部门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六条 申办蓝印户口时,应提交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证明材料,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经区公安分局审核,昆明市公安局批准,按不同地区、不同标准交纳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后,凭昆明市公安局发出的“准予登记蓝印户口通知”,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登记蓝印户口。


  第七条 持蓝印户口的人员参照我市常住人员进行管理。在登记入户时,按户发给《昆明市蓝印户口簿》;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人员,同时核发《昆明市蓝印户口人员居住证》。
  蓝印户口原则上不得在本市四区内迁移,确需办理迁移手续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获准在本市登记蓝印户口的人员,不需到原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迁移或注销户口手续。申领、补办、换发居民身份证及新生婴儿落户的,仍在原户口所在地办理。


  第九条 取得蓝印户口的人员,在本市四区入托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就业、申办营业执照、申办驾驶执照等方面,享有与本市常住户口人员的同等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 取得蓝印户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注销其蓝印户口:
  (一)投资未满5年,抽回全部或大部分投资或转让产权的。
  (二)购买社会商品住宅未满5年,转卖或出租的。
  (三)被投资者和聘用单位解聘,一年内未被四区范围内的单位聘用的。
  (四)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受到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处罚的。
  (五)违反国家、省、市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
  (六)按规定应予注销的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取得蓝印户口五年以上的人员,有固定合法住所,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本市常住户口。


  第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亲属系指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亲属。


  第十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四区不再制定蓝印户口的管理规定。本规定不适用于本市八县,本市八县可根据本规定的精神拟定具体办法,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昆明市公安局负责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关于做好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的通知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做好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的通知

证监发[2007]144号


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各证券、期货交易所,上海、深圳专员办,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公司,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会内各部门:

2007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7]33号,以下简称《决定》)。为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做好有关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管理和衔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于《决定》中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见附件),自《决定》发布之日起,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不再受理,已经受理的,不再审批。

二、有关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管理和衔接工作,请按附件中确定的后续管理方式执行。

三、请根据《决定》及本通知的有关要求,研究并及时处理有关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防止出现管理脱节。如有重大情况,请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


附件:中国证监会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管理方式和工作衔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附件:中国证监会第四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的后续管理方式和工作衔接



序号
取消项目名称
后续管理和工作衔接

1

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公司非上市外资股上市流通核准

凡发行上市前属于中外合资企业的B股公司,应就非上市外资股上市流通的问题征求原中外合资企业审批部门的意见,在获得原审批部门同意后,发布关于非上市外资股在B股市场上市流通的公告,并按照交易所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2
开放式基金广告、宣传推介核准
对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制作和使用,中国证监会不再进行事前审批,改由基金销售机构在分发或公布后报基金监管部及机构主要办公场所所在地证监局;对涉及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违规行为,中国证监会将据此依法对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人员采取行政监管及行政处罚措施。

3
网上证券委托资格核准
机构监管部负责网上证券交易后续监管工作,将网上证券交易后续监管工作纳入以证券公司分类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中。

4
证券公司类型核定
取消后依法对证券公司实施业务牌照管理。

5
上市公司暂停、恢复、终止上市审批
取消。

6
封闭式基金份额上市交易核准
取消。

7
国有企业开展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资格的审批
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46条的规定执行。

8
期货经纪公司持有10%以上股权或者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资格核准
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19条的规定执行。

劳动部关于境外人员入境就业工作几点具体意见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境外人员入境就业工作几点具体意见的通知
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境外人员入境就业人数不断增多,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现就有关问题的具体意见通知如下:
一、关于就业界定。凡境外人员入境应聘、受雇于国内任何用人单位,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均应视为就业,须先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就业申报审批手续,取得就业证后方可合法就业。任何单位不得以培训、研修或其他名义聘雇境外人员就业。
二、关于就业管理。境外人员入境就业管理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负责。为利于管理、方便用人单位、提高效率、搞好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严格掌握审批标准的前提下,授权市一级劳动部门具体办理审批发证手续,明确其具体职责
,并对被授权单位的工作加强监督检查。
三、关于就业地点变更。外国人就业证只在省级辖区内被境外人员就业管理机构认定并批准的就业单位有效。在辖区范围内变更就业单位,需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并办理变更手续。离开原辖区就业,须重新办理就业申报审批手续,取得就业证。
四、关于就业服务中介。境外人员就业须经当地劳动部门批准的中介机构介绍。对非法从事引进介绍境外人员就业并从中获利的组织或个人,应视情节进行处罚。
五、关于港、澳、台人员来内地就业。对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就业,各地劳动部门可会同公安等部门,建立临时性的就业许可证制度,本着严格控制的原则加强管理,待国家有关规定出台后,再按照规定颁发正式的就业许可证。



1993年5月15日